在小学的记忆中,最后的拉练可能也是记忆深刻的事。在四十多年后,大概也只能隐约记住那刺激比较强的事件了。
拉练也是所谓备战口号下的一个行动。领导不会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想的,历史学家也讳莫如深或者无从说起。我们一帮小学六年级学生,需要拉出去遛遛?
在网上搜索了一下,找到了这些文件。
中共中央/文件
中发一九七○(69号)
毛主席批示:照办。
林彪同志:
此件可阅,我看很好。请你和黄永胜同志商量一下,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,每个军可分两批(或不分批),每批两个月,实行官兵团 结、军民团结(“三支两军”的不在内)。大、中、小学(高年级)学生是否利用寒假也可以实行野营训练两个月;工厂是否可以抽调少数工人(例如四分之一,但 生产不能减少)进行野营练习,请中央各同志一商。
毛泽东
十一月二十四日
为此,林彪也于当天做了批示:
主席批示极为重要,我完全同意。现将主席批件送周、康及政治局同志一阅,并请商讨具体贯彻办法。军队的贯彻问题我已同永胜同志初步谈过,军委办事处正在研究。
林彪
十一月二十四日
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我们应该就是70年的年底到71年的年初去拉练的。朝东走,最远到了河北的三河。我那时对地名位置什么的没什么概念,所以基本上记不住去过哪些地方了。只好捡我记得一些碎片了。
根据各位同学的补充,特别是胡瑄玑的回忆:“我们拉练是1971年元旦后第一站朝阳通县之间的双桥公社。第二天我就去了后勤。最远到过三河县的唐回店乡、还翻了一座大山用了一天的时间、那时我在山下北边的村里等你们,记得中午看见了山顶的"小红旗"下午天都快黑了才到达。后来到了平谷县、走顺义往回走住过夭竺公社的大薛仁庄、走现在的望京最后一站住在东坝村。走东直门回到学校。” 我以东直门为起终点,在Google地图上用这几个点勾勒一下路径。很有意思。很有几个地方是有印象的,像李桥,北务,大孙各庄等。这次拉练只是六年级的,几个学校一起走。
出去拉练,再怎么说也得做点准备。
优先考虑的是背包带,赶紧到百货商场抢购。然后是水壶,跟军用的比,难看的不得了。咱弄不到军队的,总想着弄个有点像的。那年头,沾军队的就让人羡慕的不得了:军帽、军装、军用皮带、军用胶鞋、军用水壶、军用雨衣,等等等等。我那时真的是羡慕死了!
最需要学的技术是打背包,三横两竖。不难啊,可有的人就是学了很久。
这是在小学唯一的一次拉练,也是唯一的就是出去转了一圈就回来的一次(中学的拉练都是夏天支农的,就是走到一个地方,扎下,干上若干天农活,再走回来)。我脑子中拉练就是背着背包走,基本上就是吃饱了撑的。可当时还真到不了顿顿都吃饱到得溜达溜达的地步,只能说,谁谁的脑子灌了不知什么液体了。
有几件还记忆深刻的事。
李常金得了砍头疮。以前没见过,在后脖子上,就是一大疖子。大到有小孩儿拳头大小。那时李常金走路时得低着头,以免衣服领子蹭到疖子。直到某天,疖子熟了,张锐帮着用手纸擦那流出的脓血。很多啊!一地的沾满脓血的手纸。现在想来其实是挺危险的。
出门在外,吃住相当重要。像胡瑄玑说的,有打前站的,其主要目的一是要给大部队找到合适的住房,二是准备饭。这其实是复杂而且困难的。我想好在这在当时是件大事,各级政府也不得不大力支持。我们到了宿营地之后,有班长什么的去领那些号好的房子(通常就是打前站的用粉笔在门上写上什么)。住进之后,先得搞好“军民关系”,得做到“缸满院净”。走了半天,还得抢着扫院子,挑水什么的。想想也挺不容易。有一次住在一个回民村,真干净,根本用不着我们打扫。印象深刻!
我们基本上不用做饭,常常是端的大盆去打饭。好像有一次,把面发下来自己做,做饺子?记不清了。做过饭之后,炕头就没法睡了,热的厉害。
唯一不好的记忆是,拉练回来招上虱子了。回来后衣服得又烫又晒的,很麻烦。
女生这边据同学回忆的趣事有:阮青老师和同学们住在一新婚夫妇的新房里,结果把新炕给睡塌了; 一次女生住的房子里有个棺材(寿材),结果要求老师换房。
拉练拉练,就是走路。所以故事该多是在走路。可我怎么记不得有什么特别精彩的故事了。
走路的过程多是唱歌,念毛主席语录和诗词什么的,什么“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”,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。还有不少顺口溜,比如“苦不苦,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,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辈”。路边上时不时有个宣传队什么的,唱个歌,说个快板什么的。
那时年龄小,累是累,但睡一觉就好了。感觉上还是挺快乐的。
紧急集合。通常都是在夜间,要求大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,起床,打好背包,到指定地点集合。然后黑不溜秋的再走上一圈儿。好像通常都知道当晚要紧急集合,所以有的同学就不睡,把背包事先打好,靠在背包上等着紧急集合。我好像没这么干,因为我背包打的很快。
拉练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,说起来对生活的自理以及和他人的相处都是有一定好处的。
拉练也是所谓备战口号下的一个行动。领导不会告诉我们他们是怎么想的,历史学家也讳莫如深或者无从说起。我们一帮小学六年级学生,需要拉出去遛遛?
在网上搜索了一下,找到了这些文件。
中共中央/文件
中发一九七○(69号)
毛主席批示:照办。
林彪同志:
此件可阅,我看很好。请你和黄永胜同志商量一下,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,每个军可分两批(或不分批),每批两个月,实行官兵团 结、军民团结(“三支两军”的不在内)。大、中、小学(高年级)学生是否利用寒假也可以实行野营训练两个月;工厂是否可以抽调少数工人(例如四分之一,但 生产不能减少)进行野营练习,请中央各同志一商。
毛泽东
十一月二十四日
为此,林彪也于当天做了批示:
主席批示极为重要,我完全同意。现将主席批件送周、康及政治局同志一阅,并请商讨具体贯彻办法。军队的贯彻问题我已同永胜同志初步谈过,军委办事处正在研究。
林彪
十一月二十四日
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我们应该就是70年的年底到71年的年初去拉练的。朝东走,最远到了河北的三河。我那时对地名位置什么的没什么概念,所以基本上记不住去过哪些地方了。只好捡我记得一些碎片了。
根据各位同学的补充,特别是胡瑄玑的回忆:“我们拉练是1971年元旦后第一站朝阳通县之间的双桥公社。第二天我就去了后勤。最远到过三河县的唐回店乡、还翻了一座大山用了一天的时间、那时我在山下北边的村里等你们,记得中午看见了山顶的"小红旗"下午天都快黑了才到达。后来到了平谷县、走顺义往回走住过夭竺公社的大薛仁庄、走现在的望京最后一站住在东坝村。走东直门回到学校。” 我以东直门为起终点,在Google地图上用这几个点勾勒一下路径。很有意思。很有几个地方是有印象的,像李桥,北务,大孙各庄等。这次拉练只是六年级的,几个学校一起走。
出去拉练,再怎么说也得做点准备。
优先考虑的是背包带,赶紧到百货商场抢购。然后是水壶,跟军用的比,难看的不得了。咱弄不到军队的,总想着弄个有点像的。那年头,沾军队的就让人羡慕的不得了:军帽、军装、军用皮带、军用胶鞋、军用水壶、军用雨衣,等等等等。我那时真的是羡慕死了!
最需要学的技术是打背包,三横两竖。不难啊,可有的人就是学了很久。
这是在小学唯一的一次拉练,也是唯一的就是出去转了一圈就回来的一次(中学的拉练都是夏天支农的,就是走到一个地方,扎下,干上若干天农活,再走回来)。我脑子中拉练就是背着背包走,基本上就是吃饱了撑的。可当时还真到不了顿顿都吃饱到得溜达溜达的地步,只能说,谁谁的脑子灌了不知什么液体了。
有几件还记忆深刻的事。
李常金得了砍头疮。以前没见过,在后脖子上,就是一大疖子。大到有小孩儿拳头大小。那时李常金走路时得低着头,以免衣服领子蹭到疖子。直到某天,疖子熟了,张锐帮着用手纸擦那流出的脓血。很多啊!一地的沾满脓血的手纸。现在想来其实是挺危险的。
出门在外,吃住相当重要。像胡瑄玑说的,有打前站的,其主要目的一是要给大部队找到合适的住房,二是准备饭。这其实是复杂而且困难的。我想好在这在当时是件大事,各级政府也不得不大力支持。我们到了宿营地之后,有班长什么的去领那些号好的房子(通常就是打前站的用粉笔在门上写上什么)。住进之后,先得搞好“军民关系”,得做到“缸满院净”。走了半天,还得抢着扫院子,挑水什么的。想想也挺不容易。有一次住在一个回民村,真干净,根本用不着我们打扫。印象深刻!
我们基本上不用做饭,常常是端的大盆去打饭。好像有一次,把面发下来自己做,做饺子?记不清了。做过饭之后,炕头就没法睡了,热的厉害。
唯一不好的记忆是,拉练回来招上虱子了。回来后衣服得又烫又晒的,很麻烦。
女生这边据同学回忆的趣事有:阮青老师和同学们住在一新婚夫妇的新房里,结果把新炕给睡塌了; 一次女生住的房子里有个棺材(寿材),结果要求老师换房。
拉练拉练,就是走路。所以故事该多是在走路。可我怎么记不得有什么特别精彩的故事了。
走路的过程多是唱歌,念毛主席语录和诗词什么的,什么“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”,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。还有不少顺口溜,比如“苦不苦,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,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辈”。路边上时不时有个宣传队什么的,唱个歌,说个快板什么的。
那时年龄小,累是累,但睡一觉就好了。感觉上还是挺快乐的。
紧急集合。通常都是在夜间,要求大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,起床,打好背包,到指定地点集合。然后黑不溜秋的再走上一圈儿。好像通常都知道当晚要紧急集合,所以有的同学就不睡,把背包事先打好,靠在背包上等着紧急集合。我好像没这么干,因为我背包打的很快。
拉练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,说起来对生活的自理以及和他人的相处都是有一定好处的。